案例#2 - 你有什么限制吗?

 

一个年轻男士带着与他女朋友的事情过来。他很想继续这段亲密关系,但是女生想要保持距离,虽然她说她爱他。好像她正在失去兴趣并想逐渐减少联系。 他感到有些泄气,在目前状况下感到不太有力。似乎球在她那里,他除了整理自己的衣服,不知道要做些什么。而她犹豫不决,不清楚自己要什么。

所以我们探究了他所在的状况。在完形中,我们不太关心寻找解决方案,更加集中于提高觉察。所以在不同情境中的问题“你是谁”是关键点。 虽然看起来是他处于没有选择的位置,因而第一件事情是要找到他的边界。自我的定义是由定义边界来支持的。


我们探索了一些问题,比如 *(亲密关系中)你需要维持最少多少的接触,才感觉够? * 你在需要离开前,愿意“等待”多长时间? * 在个人互动水平上,你的期望值是多少? * 长期来说你想要什么? * 在这段分离期间,你用在自己身上的限制和规条是什么,要求她又是什么? 在确定这些限制后,他能够看见他并不是处于一个“祈求”的位置,而是找到了他在关系中自己的位置。


在完形中,我们看见边界,这对于促进良好的清楚的联结很重要。我们可以有办法理解扭曲的边界。找到并帮助我们理解当事人失衡的方式,然后自己可以完全地在关系中找出这些失衡方式。

 Posted by  Steve Vinay Gunther